會計學(accounting)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可以說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學的研究對象是資金的運動。
具體地說,“會計學原理”主要闡述的是會計的基本理論、會計的基本知識和會計基本方法的知識體系而大學會計學首先是公共課程,也就是任何專業都要學的課程,比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 小 平理論、毛 澤 東思想概論、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體育等
其次是專業公共課,即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都要學的課程,比如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管理學、高等數學(或經濟數學)、概率論及數理統計等
第三是專業課,這是會計學專業最主要的課程,從比較基礎的會計學原理開始,到中等難度的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審計案例分析、經濟法等,再到比較深奧的稅法、財務管理、高級成本會計、高級管理會計等課程。另外會學一些在內容上有交叉的其他專業的基礎專業課,比如統計學。
第四是選修課,即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本專業或其他專業的一些課程,主要用來積累學分 ,烽火獵頭公司相關專家認為會計學是一門重要的實踐課程,希望在校大學生多做些具體的實際內容,不能光學習理論!
會計學原理
原理簡介
會計學原理是會計學的一個分支。會計學原理,又稱“會計學基礎”或“基礎會計”,有時也被稱之為“簿記學”或“初級會計”。
原理定義
所謂“會計學原理”,顧名思義,它所闡述的是會計的一些原理性的知識,即要在具體實踐中建立和應用會計這個信息系統所應當具備的一些共性的知識。這一部分知識是人們通過長期實踐,從感性到理性的不斷總結,找出它們共同的、帶有規律性的內容而形成的。
會計學理論
會計學的研究對象包括會計的所有方面,如會計的性質、對象、職能、任務、方法、程序、組織,制度、技術等。會計學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論,概括和總結它的研究對象。
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既研究會計的原理、原則,探求那些能揭示會計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與概念結構,又研究會計原理和原則的具體應用,提出科學的指標體系和反映與控制的方法技術。會計學從理論和方法兩個方面為會計實踐服務,成為人們改進會計工作、完善會計系統的指南。
會計學的產生和發展是與近代會計的形成及發展密不可分的。在歐洲,早在12~13世紀,意大利的商品貨幣經濟已比較發達,借貸復式簿記已出現于熱那亞、威尼斯等城市。1211年意大利佛羅倫薩銀行已用借貸復式記賬法記賬,當時人們稱這種記賬法為“威尼斯簿記法”。
意大利學者帕西奧里在其1494年出版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一書中的第1部第9篇第11節,以“計算與記錄詳論”為題,系統介紹了當時流行的“威尼斯簿記法”,并結合數學原理從理論上加以概括,為會計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由于帕西奧里著作的問世,使科學的復式記賬法得以廣泛傳播,并推動了會計的發展。因而,一般認為,1494年是近代會計的開始。從15世紀到產業革命,德國、英國和荷蘭出版了不少會計著作,展開對會計的介紹和研究,但都沒有脫離帕西奧里“簿記論”的窠臼,只是在記賬技術上有所改進。當時的會計理論主要是由“擬人學說”統一借貸的含義,建立帳戶體系。
18世紀60年代開始的產業革命,促進了股份公司的興起。它要求會計定期向股東提供會計報表,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此,會計就在簿記的基礎上,向資產、負債與資本的計量,收益的確定,報表的編制、審查、分析和解釋等新的內容發展。
20世紀初,在產業革命發源地英國,先后出版了狄克西的《高等會計學》、里斯爾的《會計學全書》等書。這幾本會計著作的出版,說明會計理論研究已從局限于記賬、算帳的簿記向包括記賬、算帳、報帳、查帳的會計轉變,初步建立了現代會計學。
20世紀以來,會計表分析和成本會計學等新的會計學分科相繼出現。到了50年代,由于生產規模的日益社會化和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的迅速現代化,在工業發達的西方國家,一方面,電子計算機引進會計領域,促進會計數據處理電算化的研究;另一方面,傳統的企業會計學分化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門相對獨立的學科。
會計學主要是由會計學原理、專業會計學和會計發展史組成。專業會計學可按不同的標志進行分類:按國民經濟各部門對會計知識的不同要求和特點,司分為工業會計學、農業會計學、商業會計學等。按照會計知識所包括的不同內容,如對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會計信息的研究,可分為財務會計學、管理會計學和成本會計學等。按照會計知識涉及不同范圍的會計主體,又可分為微觀會計學(企業會計學)、宏觀會計學(社會會計學)、國際會計學等。
在中國對會計的解釋有“管理活動論”、“工具方法論”和“經濟信息系統論”等三種主要不同觀點。按照“管理活動論”,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會計學就是一門經濟管理科學;按照“工具方法論”,會計是一個反映和控制生產過程的方法和工具,會計學應當視為一門為經濟管理服務的方法學或方法論的科學;按照“經濟信息系統論”會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會計學應當既是一門經濟管理科學,又是一門方法論的科學。
會計學分類
會計學按照服務領域不同,可以分為服務于盈利組織的企業會計和服務于政府和非盈利組織的會計。 會計學按照服務對象不同,可分為財務會計(也有稱為對外會計)和主要為單位內部經營管理需要提供信息服務的管理會計(也有稱為對內會計)。政府與非盈利組織的會計也有稱為政府與事業單位會計或預算會計。
會計學按照教育課程知識體系的設置不同,一般可以分為基礎會計學(初級會計學)、財務會計學(中級會計學)、成本會計學、管理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高級會計學和會計理論學等。
會計學意義
“會計學原理”不僅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也是一門理論性的學科,在會計學科的大廈中,它當之無愧是極為重要的基礎,可以從下面的兩個方面去理解。
1.它是學好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基礎
在會計學分類部分,已介紹了會計學按其研究內容的分類。在這種分類中,會計學原理所闡述的財務會計的基本原理,是中級會計與高級會計學的基礎。不掌握會計學原理的知識,很難學懂中級會計學和高級會計學,更不要說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了。
2.它可以用來指導會計學的研究和會計工作
“會計學原理”所研究的是人們運用會計來反映和控制經濟活動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只要精通和掌握了一般規律的知識,就可以運用它來進行其他會計學的研究。
“會計學原理”主要闡述會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程序與方法,而這些方面都是從會計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帶有共性的知識。因此,人們在具體的會計工作中就必須依據會計一般的規律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指南,否則,會使自己在會計工作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會計學研究
會計學研究 是一本會計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由漢斯出版社發行。主要刊登有關會計學、工業會計學、農業會計學等領域的論文,反映國內外該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本刊支持思想創新、學術創新,倡導科學,繁榮學術,集學術性、思想性為一體,旨在為了給世界范圍內的會計研究人員和實務工作者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會計學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展的交流平臺。
相關領域:
國際會計
會計學
工業會計學
農業會計學
商業會計學
銀行會計學
交通運輸會計學
會計學其他學科
審計學
會計學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學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會計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接受會計方法與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解決會計問題的基本能力;
(4)熟悉國內并了解國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及國際會計慣例;
(5)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有一定的科學研究能力和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7)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
會計學專業課程
專業基礎課
《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語文》、《程序設計》、《管理學導論》、《財務管理》、《運籌學》、《營銷管理》、《管理信息系統》、《運營管理》、《會計軟件應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會計》、《稅法》、《經濟法》、《西方經濟學》。 [1]
專業課
《審計學》、《高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管理》、《國際會計》、《財務報表分析》。 [1]
專業選修課
《會計制度設計》、《文獻檢索》、《專業外語》、《人力資源會計》、《社會會計》、《保險學》、《稅務會計》、《會計專題研究》、《會計與審計案例》、《會計職業道德》、《管理控制系統》、《行業比較會計》、《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會計與審計法律專題》、《會計史》、《銀行會計》、《管理咨詢》、《會計與審計實務》、《erp原理及應用》、《應用統計軟件》、《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金融衍生工具》、《會計信息與資本市場》。 [1]
專業實踐教學內容
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會計軟件上級訓練、課程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1]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相近專業:工商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 商品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國際商務。
掌握企業會計信息系統與設計的基本原理、電算化會計軟件初始化的設置、總帳系統、報表系統以及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等業務核算子系統的操作方法;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流程、模塊構建,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手工會計方式的影響;了解企業實行會計電算化的管理要求與制度規范、購銷存業務核算子系統、基于商品化會計軟件的數據整理與加工。
會計學就業前景
一般是到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各類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以及有關部門從事會計、財務、審計等實務,也可到高校、研究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如果考上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可以直接到會計事務所高就了,或者大公司、外企。如果拿下國外的精算師、會計證,就業情況會更好。會計職業低層次的人才供過于求,高層次的人才供不應求,需求缺口還很大。會計的層次很分明,拿到了含金量較大的證書,比如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有幾年的工作經驗,這樣很快成為人才市場的搶手貨。當然,擁有名牌院校的學歷證書,對就業而言,如虎添翼
會計學薪資待遇
三級別差異化,北京地區差異更明顯。
從薪資待遇上來看,從職位高低劃分,差異化十分顯著。從全國范圍來看,財務經理平均年薪為77300元,財務主管年薪為41293元,財務普通人員年薪為27005元。北京地區則分別為114000元、68900元、44240元。從各級財務人員年薪增幅上來看,全國財務經理年薪增幅為9.0%,普通財務人員年薪增幅為7.3%。北京地區差異更為明顯,財務經理年薪增幅為16.0%,財務主管年薪增幅為13.6%,而財務普通職員年薪增幅只在5.0%。這說明財務高管在未來的人才市場上將成為企業爭相搶奪的主力軍。